根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国内因为各种原因的不孕不育患者占总育龄妇女的比例已经达到12%以上,联想到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该人群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群体 。一般而言,大约最终20%的患者是需要通过试管婴儿手术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试管婴儿和自然怀孕并不是一样的。特别是大样本量时候,风险显得很突出。
一:试管婴儿成功率:试管婴儿成功率是指胚胎移植后能够成功着床(含生化)。因为技术的限制,目前国际上试管婴儿一般成功率在30-40%左右,(参考文献1)最高的成功率不超过50%,即使某些宣扬超过50%的医疗机构,也是为了宣传而排除了一些不利统计数据之后做出的。
二:试管婴儿流产率:(参考文献2)流产率是指试管婴儿手术成功着床后但是没有坚持到最终成功生下来,而中途出现流产的几率。根据统计,目前试管婴儿流产率在10%-15%。
三:宫外孕,胎儿畸形等其他因素:大约2%-3%
四:抱婴回家率:(参考文献3)综合学术界的一般观点,目前全世界抱婴回家率最高在20-30%左右。也就说,100对夫妇去做试管婴儿手术,最终最多只有大约30对夫妇能够抱到自己孩子。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非常残酷,当然,在现实中可以通过不停手术来增加累计成功率。
我们公司开展IVF技术,只能说比较熟练的掌握了这个技术,离世界最高水平肯定还差很远。公司共计有260名**母亲,按照以上科学的统计标准,即使按照最高标准,可以很轻易计算出一些数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移植不成功。怀孕后流产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这么大量的客户愿意采用高费用大包。因为他们也知道,怀孕不成功的风险很大。
参考文献:以下文献为万方数据原始数据。查询方法:百度搜索 “万方数据” 然后直接搜索标题即可
参考文献2是乔杰教授所写。也是改领域中国最权威的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委
参考文献3,是浙江大学妇产医院所写。主要是证明引用数据的准确性。
(1)南方医科大学 影响IVF结局的临床因素分析及IVF成功抱婴预测模型初步探讨
(2)[研究背景]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辅助生殖技术,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一整套具我国特色的助孕技术及指南。时至今日,无论是药物促排卵方案,取卵过程,实验室下卵子受精条件,胚胎移植技术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尽管如此,由于患者不孕原因多样、个体差异及胚胎移植容受性等多种影响,世界范围内,IVF平均成功率约40%左右,还存在一些未知的瓶颈问题,辅助生殖技术并不能如人们所期望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成功率。
一个胚胎移植周期将花费数万元的费用,还需投入大量的精力,每一对前来要求助孕治疗的夫...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辅助生殖技术,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一整套具我国特色的助孕技术及指南。时至今日,无论是药物促排卵方案,取卵过程,实验室下卵子受精条件,胚胎移植技术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尽管如此,由于患者不孕原因多样、个体差异及胚胎移植容受性等多种影响,世界范围内,IVF平均成功率约40%左右,还存在一些未知的瓶颈问题,辅助生殖技术并不能如人们所期望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成功率。
一个胚胎移植周期将花费数万元的费用,还需投入大量的精力,每一对前来要求助孕治疗的夫妇都对自己的治疗结果充满期待。但即使控制医生的治疗水平和实验室质量,由于每一个患者有自己的疾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性,助孕治疗结果不尽相同。目前,国外已有众多研究者研究了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不孕相关因素对于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建立了模型来预测患者接受治疗成功抱婴的可能性,可相对科学的在患者正式进入移植周期前评估患者成功抱婴的概率。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治疗前预测模型的研究。本研究着眼于中国人群,运用单中心数据分析患者进入治疗周期前可获得的指标对于最后能否抱婴产生的影响,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简单的预测模行,为医生及患者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
[目的]
本研究对南方医院生殖中心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成功行胚胎移植的4834个周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进入治疗前的不孕相关因素:年龄,不孕年限,孕次,产次,宫外孕次数,不孕类型,不孕原因,曾经是否行辅助生殖,助孕类型对成功抱婴的影响,并建立模型预测IVF抱婴率。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2003年1月-2009年6月所有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胚胎移植或融冻胚胎移植(IVF/ICSI-ET或FET)助孕的患者资料。排除标准如下:(1)非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者,如采用IUI,GIFT等助孕者;(2)采用赠卵或赠精者;(3)取消周期者;(4)结局随访资料不齐者。以成功移植至少一个胚胎作为一个研究周期,共收集4834个周期。在SPSS中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卡方检验(或趋势性卡方检验)比较各因素分组间抱婴率;观察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logistic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寻求最佳预测界点。利用散点图观察预测抱婴率平均值与实际抱婴率关系。
[结果]
1、本中心4834个胚胎周期患者平均年龄32.29±4.45岁,平均不孕年限5.20±3.41,前三位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多种混合因素、男方因素。4834个移植周期总临床妊娠率37.28%,总抱婴率29.85%,宫外孕率3.83%,流产率16.09%。
2、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对成功抱婴产生影响的指标有:年龄、不孕原因、助孕类型、曾经是否行辅助生殖、周期数、不孕年限、孕次、不孕类型、有无产史。
3、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素有4个,它们分别是年龄、不孕原因、助孕类型、曾经是否行助孕治疗。
4、各因素对抱婴率影响
4.1、年龄对于IVF助孕结局影响
抱婴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5-30岁,周期抱婴率为37.9%,在大于40岁以上组,周期抱婴率下降得非常明显,只有11.9%。在年龄小于25岁组,周期抱婴率较高,达到37.8%,仍低于25-30岁组。年龄大于等于45岁治疗周期有29个,无成功抱婴周期。趋势性卡方检验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检验量为106.532,P<0.001,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抱婴率呈下降趋势。这一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
4.2、不孕原因对于IVF助孕结局影响
不明原因不孕组中周期抱婴率最高,达到39.4%。其次为因男方因素要求治疗的周期,周期抱婴率达36.3%。多种混合因素所致不孕的周期抱婴率在所有不孕原因中最低,仅26.3%。R×C表卡方检验统计量x2=23.495,P=0.001,各组间抱婴率不同或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3、助孕类型对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将助孕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IVF-ET、ICSI-ET、FET(IVF受精)、FET(ICSI受精)。治疗方案中,ICSI-ET鲜胚移植周期中抱婴率最高,达34.5%,FET(ICSI受精),仅为15.4%。R×C表卡方检验统计量x2=107.916,P<0.001,各组间抱婴率不同或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4、既往辅助生殖助孕史对于本次助孕结局影响
既往未行助孕治疗者此次移植周期抱婴率为36.7%,既往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史者此次移植周期抱婴率为20.3%,既往无助孕治疗史者本次成功抱婴率较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预测模式的建立及评价
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建立回归方程。本组模型似然比检验统计量为296.089,自由度=14,P<0.001,回归方程有显著性意义。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标准误0.008,P<0.001,95%可信区间(0.636,0.669)。选择P=0.3064作为诊断界点,该模型预测成功抱婴率的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60.1%。本模型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得到检验统计量为5.098,自由度=8,P=0.747,表明由预测概率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拟合较好。利用十分位点将患者按照成功抱婴预测概率由低到高分为10组,各组平均预测抱婴率与实际抱婴率符合率较高,平均绝对误差率为5.13%。总体预测误差率0.07%。两者散点图趋近于直线y=x。
[结论]
1、年龄、不孕原因、助孕类型、曾经是否行助孕治疗可用于在治疗前预测胚胎移植助孕患者结局。
2、预测模型对于患者最终是否成功抱婴的判别能力较低,但预测模型计算出的每个周期的抱婴概率可大致反映患者真正抱婴的概率。因此,预测模型可用于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可在治疗前将患者按照抱婴率由低到高进行归类。
第二部分:
[目的]
对南方医院生殖中心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成功行新鲜胚胎移植的3014个周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加上患者基础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数、BMI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抱婴率模型,期望提高预测模型的判别及预测能力。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2003年1月-2009年6月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鲜胚移植助孕的患者资料。排除标准如下:1、非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者,如采用IUI,GIFT等助孕者;2、非鲜胚移植者,如行融冻胚胎移植;3、采用赠卵或赠精者;4、取消周期者;5、结局随访资料不齐者;6、基础临床资料不齐者。以成功取卵并至少移植一个胚胎作为一个研究周期,共收集3014个周期。在SPSS中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观察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logistic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I3.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寻求最佳预测界点。利用散点图观察预测抱婴率平均值与实际抱婴率关系。
1、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对成功抱婴产生影响的指标有:年龄分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基础窦卵泡数分组、周期数、孕次、不孕类型、有无产史、曾经是否行辅助生殖、基础FSH分组、基础FSH/LH。
2、影响因素的筛选和预测模式的建立及评价
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素有3个,它们分别是年龄、基础窦卵泡数、曾经是否行助孕治疗。本组模型似然比检验统计量为189.384,自由度=8,P<0.001,回归方程有显著性意义。得到ROC曲线下面积等于0.642,标准误0.010,P<0.001,95%可信区间(0.622,0.663)。当P=0.3412时,此时约登指数=0.2172最大。故选择P=0.3412作为诊断界点,得到灵敏度68.2%,特异度53.5%。本模型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为2.261,得到检验P值为0.944,表明由预测概率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拟合较好。利用十分位点将患者按照成功抱婴预测概率由低到高分为10组,各组平均预测抱婴率与实际抱婴率符合率较高,平均绝对误差率为3.65%,总体预测误差率为0。两者散点图趋近于直线y=1.25x-0.0625。
[结论]
1、年龄、基础窦卵泡数、曾经是否行助孕治疗可用于在治疗前预测新鲜胚胎移植助孕患者结局。
2、预测模型对于患者最终是否成功抱婴的判别能力较第一部分没有明显提升,但预测模型的拟合更好,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率降低,总体预测误差率降低,预测的准确性增高。因此,预测模型可用于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可在治疗前将患者按照抱婴率由低到高进行归类。
3、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由于临床资料更丰富,预测效果更好。
本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2003年1月-2009年6月所有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胚胎移植或融冻胚胎移植(IVF/ICSI-ET或FET)助孕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进入周期前不孕相关因素对IVF的影响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患者治疗结局的模型。对于所有胚胎移植周期,年龄、不孕原因、助孕类型、曾经是否行助孕治疗可用于在治疗前预测患者结局;对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年龄、基础窦卵泡数、曾经是否行助孕治疗可用于在治疗前预测患者结局。
利用治疗前基础临床资料建立的模型对于患者最终是否成功抱婴的判别价值较低,但预测模型计算出的每个周期的抱婴概率可大致反映患者真正抱婴概率所处的水平,即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因此,模型可用于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可在治疗前将患者按照抱婴率由低到高进行归类,有助于患者对自身投入-回报作出评价,不至对治疗结果盲目期待。
胚胎移植12 491个周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12 491 cycles treated in embryo transfer program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不孕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至2007年间,12 491个胚胎移植周期(其中6832个周期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5659个周期为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2.99%(2254/6832),活产率为25.75%(1394/5413),早期流产率为9.36%(211/2254),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1.45%(25/1722).年轻(20~24岁)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高达42.25%(60/142).单纯男方因素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40.10%,476/1187)明显高于单纯女性因素不孕患者(31.55%,1168/3702)和双方因素不孕患者(31.39%,610/1943);首次接受IVF-ET治疗者的临床妊娠率(34.63%,1831/5287)高于多次接受IVF-ET治疗者;常用的4种IVF-ET超促排卵(COH)治疗方案中,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方案和长方案治疗者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72%(30/58)和36.88%(489/1326),明显高于GnRH-a短方案(32.05%,1703/5313)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22.12%,23/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年龄、获卵数和COH治疗周期数对IVF-E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治疗过程中,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为3.68%(321/8720),异位妊娠率为6.12%(138/2254),早期流产率为9.36%(211/2254).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8.08%,2155/5659),高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32.99%,2254/68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胎妊娠率为27.70%(597/2155),早期流产率为8.96%(193/2155),异位妊娠率为2.23%(48/2155).结论 IVF-ET用于不孕症治疗,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孕治疗方法;年龄、卵巢反应性是影响治疗结局的主要因素;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比较,无明显差异,并可有效提高单次促排卵周期的累计妊娠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regnancy rate.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2 491 cycles, including 6832 fresh IVF/intracytoplast single sperm injection (ICSI) cycles and 5659 frozen embryo transfer (FET) cycles from 2005 to 2007. Results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per cycle was 32. 99% (2254/6832)in fresh embryo transfer program, and the live birth rate was 25.75% (1394/5413); the early pregnant loss rate was 9. 36% (211/2254), and the prenatal defect rate was 1.45% (25/1722). Through analysis of these patients' basic data, we found that the patients' age, causes for infertility, egg retrieval and cycle number affected the pregnancy rate.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we found that patients′ ag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regnancy outcome. In FET cycles,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was 38.08% (2155/5659),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resh embryo transfer cycles. Conclusions IVF-ET treatmen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infertility couples. However, the female age and poor ovarian response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regnancy rate. Thawed embryo transfer can increase the accumulated pregnancy rate effectively.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的研究
摘要: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又称试管婴儿,其发展为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但由于胚胎质量、低种植率、IVF-ET后的高流产率及早产等原因,到目前为止IVF-ET的抱婴儿回家率(take baby home rate)仍只能达到20%~30%左右,因此对IVF-ET后流产的高危因素的研究对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